Kelabit 無疆之地(一)

在Kelabit族的母語裡,Bario是「風吹過潮濕地」之意。族人翻越印尼邊境,找到這片群山環繞的平台「Bah」。

圖中後方深藍色的叢林,即是馬來西亞與印尼的邊界


在族人心中,他們是越過山來的,地理的邊界僅是政治歷史的邊界。六零年代英軍駐紮以防止印尼軍隊向西遷移,Kelabit各長屋的巧妙分佈在游擊戰略位置有其重要性。

冷戰時期已過,我眼前的Kelabit高原,是無疆之地。只要願意走,九天後即能抵達印尼。

那小孩主動跟我揮揮手,嚇我一跳!
他必定司空見慣"相機人"。呵呵


心境無疆,這裡人兒的笑容,跟盛產的稻米/鳳梨一樣香甜。

很難想像,沒有水泥路、沒有電、沒有電台訊號、更沒有電話收訊、連買顆雞蛋也得頂著炎日走一小時的小村莊,每天卻至少有1位觀光客住在此。

Bario最上相的長耳朵阿姨。


我原先以為這有階級意涵,不,戴重墜只是種美感,象徵富貴好命,因為耳垂很重不好做事。長得很怪嗎?換個時空背景,這邏輯很像台北最夯的美指甲...


後來我在書局找到了Kelabit部落誌,作者說在她研究過程中,認知到邊界是政治所建構的,其實「我們」與「他們」都是同樣身分的人。(因為英文很爛,所以還在努力研讀中)

這值得思考:究竟是什麼因素來劃分你我他,為何有疆界?之前關曉榮老師曾提及學生拍攝部落紀錄片的疑惑,我想將這篇作為下堂課的引子。待續。

(每次回台北就重感冒...我只能活在緯度23.5以南...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