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9年美學新浪潮 失焦

又想重拾底片相機。十年前那台FM2的兩條線越來越對不齊,弱視的我對相機產生障礙,直到拿起數位相機。雖然DC自動對焦,但也得調整白平衡/補光等等,調好後,人的表情也僵了。

現在興起一股Lomo潮、針孔潮,照片模糊只為寫意;又有今年羅馬攝影書獎The New Europeans的加持,拍立得再度浮上台面,造就09年美學新浪潮,失焦。

我對炒短線沒興趣,只想趁著老相機ebay熱浪,先研究好,等著退潮再進場。也正是關注於此,乍見這怪異書名【失焦Slightly Out of Focus】Robert Capa羅伯特•卡帕的自傳。

失焦是化學作用

卡帕是三零年代戰地記者,著名為“諾曼地登陸“。這組相片原有一百多張,卻因助手放錯藥劑,只搶救回幾張。


“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夠好,那是因為你離戰火還不夠近。“
If your pictures aren't good enough, you're not close enough.

這組照片流傳後世,並且列為美學典範,正是如此近距離,記者身在戰火中,失焦反而能表現內心掙扎。講究竟,失焦與距離無關,是沖片的化學作用,是讀者心裡的化學作用。

右眼的世界

後人一直猜卡帕是用哪台相機拍的?這本自傳中揭密∼Contax II (東德製!?)。撇除政治正確因素,同時期的Leica連動測距較弱,也沒人會想背著Rolleicord奔跑吧。


那年代135相機的觀景窗是在左側,攝影傳統教學“右眼看景窗,左眼看景物“。但是從相片角度,卡帕應該是高舉相機。他的右眼望向戰場,畫面也因此熱血沸騰。

這也是我這弱視者練習方向,讓相機變成身體一部份,無關乎對焦問題了,表現手法即是攝影者的角度。

“從照片看得出攝影者站在哪、腦中在想什麼。“
在數位年代,造就相片寫日記,表現手法與拍攝對象這兩大課題延伸出更多采多姿面貌,更是考驗著攝影者能否從照片來觀視自己吧!

  1. gravatar

    # by venuswitch - 2009年6月9日 下午1:44

    為什麼忽然在這天寫這篇勒?純屬巧合耶~6/6是這組照片六十週年紀念

  2. gravatar

    # by 匿名 - 2009年7月10日 凌晨1:40

    嗯...用相片來檢視自我內心..是否呈現空靈..哈